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专业课程标准、理论课、实验课和临床实训课的实践办学经验,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言语
康复人才培养的高校“CLP”模式,即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理论教学(class)、课堂实验(lab)和临床实训
(practice)的言语康复人才培养模式。
主要提供言语康复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编写、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、教学评价的依据与指导思想,最大程度保证行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、科学性与权威性。
课程参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与ICF应用研究院标准,依托国家“十三五” 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《医学•教育康复系列》丛书,采用云端技术提供言语康复课程资源,辅助完成教学工作。
采用国内应用量位居前列的康复云ICF平台,该平台作为言语康复临床应用型平台,为课程提供基于ICF的全流程支持:综合检查、精准评估、ICF转换。通过康复云ICF平台,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言语康复的标准流程,并让学生反复实验。
专为高校言语康复实验实训课程而设,提供智能化数智康复课程,使学生系统掌握康复训练技能。帮助学生在医疗机构、康复中心等单位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时,进一步掌握各类临床常见言语-语言障碍患者的评估及康复训练技能,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在“健康中国”和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,言语康复行业的建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,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顺应趋势,以新的视野编撰了
《医学·教育康复系列》丛书。
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、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,《医学·教育康复系列》丛书系统梳理了言语康复的理念和康复训练方法,贯彻了长期倡
导的“言之有理、 操之有物、行之有效”的学科理念,注重学术创新,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;
其定位不仅是言语康复课程建设的教材、更是言语康复领域的指南,填补了言语康复领域研究和教学的空白,是学术性、科学性、规范性、实践性较强的
图书,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言语康复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价值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